1896年,经过10多年反复试验,德国热机工程师RudolphDiesel博士研制出压力点火内燃机——柴油机,并应用于机车、舰船、载重车辆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用花生油做燃料驱动的发动机,所使用的燃料无意中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生物柴油。
2011年6月29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一架搭乘171名乘客的波音737—800型客机,从阿姆斯特丹出发,成功降落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由此成为全球首家使用生物燃料进行商业飞行的航空公司。
生物柴油热在全球方兴未艾,似乎印证了Diesel博士一次演讲中的预言:“使用植物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在今天看来可能是毫无意义的,但有一天植物油将变得同石油和煤焦油产品一样重要。”
生物燃料较传统能源在环保方面有诸多明显优势。美国是最早研究生物柴油的国家,在黄石公园进行的60万公里行车实验,没有任何结焦现象,空气污染物排放降低了80%以上。与传统航空煤油相比,航空生物燃料在生命周期内可帮助环境减少60%到8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或许因此,有学者认为,在温室气体减排呼声日高和欧盟征收航空碳排放税的环境下,生物燃料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从产能和产量上看,全球生物燃料发展确实处在一个上升期。在德国,生物柴油产能已达到每年1000万吨,油菜籽在生物柴油原料中占到90%。德国油菜籽种植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的10万公顷升至现在的170万公顷左右,相当于欧盟成员国油菜籽种植面积总和的1/4。美国主要发展大豆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总产能约为130万吨,是世界第二大生物柴油生产国。在巴西,2001年至2011年,生物燃料产量翻了一番。现在,巴西销售的柴油中含有5%的生物柴油。
在中国,木本油料树种的种植面积已突破400万公顷,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有154种,现在产量能达到500万吨。同时,中国还有5700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盐碱地和沙化土地可种植生物质能源树种,发展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