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万-260万立方米/日,对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建立较为完善的海水淡化产业链,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上述“十二五”期间目标。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总工程师阮国岭日前介绍,这是国办第一次发布海水淡化方面的产业规划,确定了7个主要工作。与以往类似文件相比,《意见》涉及的问题很多,从沿海城市到内陆地区,从海水扩大到苦咸水。
阮国岭参与过《意见》的调研和制定,他透露,虽然整个文件内容不长,但从两年前就开始调研,力求科学全面。
“尚难进入自来水管网”
《意见》列出的7项重点工作中,“加强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被列为第一项。
阮国岭告诉早报记者,目前中国海水淡化主要是采用两种技术,一种是膜法也称反渗透法,通过加压,使得浓度高的水渗透到浓度低的水,目前海水淡化水有60%~70%采用了这种技术。另一种是热法也叫蒸馏法,一般是海水淡化和电厂进行联产,通过采用发电厂发过电的低压蒸汽,从海水中分离出高品质的淡化水。
而据国家发改委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已掌握万吨级海水淡化装置成套制造技术,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套1.25万立方米/日低温多效和1万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阮国岭称,目前中国的海水淡化安全已经不成问题,关键是进入城市自来水管网的问题。以海水淡化走在全国前列的天津为例,海水淡化水主要以应用于工业为主,只有少量进入城市供水管网。且这种水是酸性水,进入自来水管网还需要监管,增加中和剂等。
因此,阮国岭认为,海水淡化要真正进入城市供水管网,需要政府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天津市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办公室主任李虎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在天津,居民自来水用水价是4元/吨,工业为7元/吨,而海水淡化为8元/吨。
阮国岭认为,从目前来看,尽管海水淡化价格仍比较高,但经过规模化发展,价格还有下降的空间,如果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补贴,海水淡化水进入千家万户应该不是问题。
据国家发改委负责人介绍,中国于上世纪50年代开展海水淡化研发,在“十一五”期间进行工程示范,海水淡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中国发布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海水淡化得到较快发展。2011年底,中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66万立方米/日,是2005年5万立方米/日的13倍以上。
而在《意见》列出的支持措施中,财税政策支持、金融和价格支持尤受关注。
《意见》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积极支持实施海水淡化重点示范工程和以市政供水为主要目的的海水淡化工程项目。对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供水系统研究出台适当的支持政策。
阮国岭透露,这个资金的规模还在研究中。他还建议,应尽快制定出台海水利用相关企业减免税实施细则,取消海水利用进口设备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对新建用于市政供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比照水利工程的政策由国家给予资金支持。
而在金融和价格支持措施方面,《意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创新信贷品种和抵质押方式,加大对海水淡化项目的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水淡化企业,采取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拓展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合理、规范地进入海水淡化产业。
《意见》还称,中国将实施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到2015年,建成两个日产能5万-10万吨的国家级海水淡化重大示范工程,20个日产能万吨级海水淡化示范工程,5个浓盐水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而到2015年,在全国建成20个海水淡化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