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电脑
1995年11月13日对于刘宇凌和他的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IMS)团队来说,是一个注定被铭记一生的日子。
这一天,刘宇凌作为北京第一机床厂代表中的一员走上了美国芝加哥DalmerHouse的领奖台,捧回了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SME)1995年度“工业领先奖”大奖——蓝色水晶盘。
自1981年以来,SME每年评选一次工业领先奖,为的是奖励世界范围内在集成制造的应用开发方面取得杰出成绩的工业企业。北京第一机床厂是15年来第一家获此殊荣的美国境外企业。北一机床厂的获奖实现了我国CIMS研究开发与应用在世界上从“大学领先”到“工业领先”的夙愿,也强有力地证明,我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在先进技术应用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而这样的荣誉是怎样得到的,只有刘宇凌和他所在的团队了解个中滋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一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制造企业竞争能力的综合性、战略性高技术,融合了很多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从1990年我们成立了CIMS团队,从零开始接触计算机。”回忆起当年学习的情景刘宇凌笑道“我记得,当时我们对于计算机知识完全没有基础,上课时,甚至还有同事问来厂里讲课的大学老师,‘存储空间’是不是就是拿个盒子把要用的东西放进去。”
从听不懂到发表意见到方案设计,再到用高级语言编程,刘宇凌和CIMS团队的同事,以惊人的学习毅力完成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装备制造业得最初的探索。
认为只要完成了这样的探索就能从低迷中挽救北一的刘宇凌,最终被东南大学一位老教授的话一语点醒:“这个项目只是一个指路的明灯,指明企业发展的趋势,但企业的生存还要靠发展产品。”
因为CIMS项目,刘宇凌了解了如何从企业的整体系统的看问题。
1998年,机床市场开始萎缩,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员工被消减了30%的工资,刘宇凌手里拿着800元的月工资,看着当初自己CIMS团队的成员一个个走掉了。
计算机没能救活企业,但也许是因为在这行干得太久了产生了惯性,也许是因为耐得住寂寞,刘宇凌选择了留下。
吸收外来技术
每次路过同仁堂药店刘宇凌总会驻足多看两眼门口的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能减物力。
“这正是我们现在应该追求的境界,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是个练内功的事”,他说。
1999年搬迁后,北一的重型机床得以发展,在2007年和2008年重型和超重型机床的市场需求达到了一个高峰,“原本我们规划是重型年销售额到3个亿,但是后来都达到了7个亿。”刘宇凌说,订单的增多不仅只是利润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北一的铸造能力和技术,扩建了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