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收官之年2010,我国现价食品工业总产值6.31万亿元,较2009年增幅达27.5%,占同口径全国工业比重8.9%。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为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十一五”期间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保持稳步增长,取得长足进步。
2006年食品添剂行业结构发展变化年
2006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餐饮业的产值也接近1万亿元。在这两个与食品添加剂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工业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6年食品添加剂工业的销售额相比2004年的335亿元增长了37%,达到460亿元;主要产品的产量也有2004的330万吨增长到443万吨。并且,2006年行业经济活动的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出口额由2004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5亿美元。
除此之外,2006年食品添加剂行业最为重要的是行业结构发生了很多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调整:
1.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由民营、股份制、合资、外资等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替代以国营、集体共有经济为主的所有制形式;
2.区域结构的变化——由行业企业集中与东部沿海城市的局面,改变为结合中西部地区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3.企业规模结构的变化——通优化组合、并购和技改、基建等多种形式,打造了一批规模较大的行业骨干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改善了企业规模作坊式多、乱、小的问题。
4.产品结构和质量结构的变化——2004-2006年间,新增了17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不断提升的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了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
2007年行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2007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第二年。在这年食品工业依然保持了蓬勃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餐饮业也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这为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07年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比2006年增长了18%,主要产品产量也增至52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至15%。在出口方面,创汇超过27亿美元。
并且,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异VC和异VC钠、谷氨酸钠、柠檬酸、乙基麦芽酚、赖氨酸、维生素C、维生素E、黄原胶、天然、木糖醇等产品依然具备着较强的竞争力。
2008-2009年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先抑后扬
2008-2009年对于整个食品工业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两年。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给我国食品安全造成沉重打击,奶粉行业信誉与发展都受到重大影响。而食品添加行业也因为人们错把化学添加剂“三聚氰胺”归类其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误解和排斥。
此外,由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初的时候,经济形势不明朗,产品出口明显下滑,行业企业的各项经济运行指标同比不容乐观。但是,在政府积极的财政和拉动内需政策的推动下,据统计,2009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9万亿,提前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作为与食品工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尽管2008年末和2009年初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率较缓(约为8%),但从第二季度开始,增速明显加快,全行业的整体经济情况呈先抑后扬的态势。后半年全行业的产量和销售额均比上半年增长幅度要大。2009年全行业主要品种产量达到671.5万吨,同比增长14.6%,销售额达到669亿元,同比增长约15%。出口创汇30亿美元。行业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充分地满足了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个5年间我国食品工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改善食品色、香、味、形,调整营养结构,改进加工条件,提高食品的质量和档次,防止腐败变质和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工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行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