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系吡咯烷酮和乙炔在加压下生成乙烯基吡咯烷酮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得到的1-乙烯基-2-吡咯烷酮均聚物,其平均分子量为3.8×104。分子式为(C6H9NO)n,其中n代表1-乙烯基-2-吡咯烷酮链节的平均数。按无水物计算,含氮(N)量应为11.5%~12.8%。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乳白色粉末;无臭或稍有特臭。
本品在水、甲醇或乙醇中易溶,在 中极微溶解,在中不溶。
鉴别 (1)取本品水溶液(l→50)2ml,加lmol/L盐酸溶液2ml与试液数滴,即生成橙黄色沉淀。
(2)取本品水溶液(l→50)3ml,加硝酸钴约15mg与硫氰酸铵约75mg,搅拌后,滴加稀盐酸使呈酸性,即生成浅蓝色沉淀。
(3)取本品水溶液(l→50)3ml,加碘试液1~2滴,即生成棕红色沉淀,搅拌,溶解成棕红色溶液。
(4)取本品适量,置105°C干燥6小时,依法测定,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通则0402)。
检查 酸度 取本品1.0g,加水20ml溶解后,依法检查(通则0631),pH值应为3.0~5.0。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1.0g,加水2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通则0902)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1号或棕红色2号标准比色液(通则0901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K值 取本品1.00g(按无水物计算),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在25°C±0.2°C恒温水浴中放置1小时后,依法检查(通则0633第二法),测得相对黏度ηr,按下式计算K值,应为2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