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中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综保”和“镇保”人员将统一纳入“城保”范围,使得企业的负担有较大幅度增加,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第二,原材料涨价让企业不堪重负。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减少,削弱了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第三,人民币升值让出口企业难以应对。很多企业反映,目前企业的利润率一般在5%左右,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调整至6:1,利润将被吞噬,企业会陷入亏损的境地。此外,出口企业还面临外需不足、产品订单减少等困难。当问及企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时(多选),有75.9%的企业认为是“劳动力成本上升”,72.2%认为是“原材料涨价”,57.6%认为是“人民币升值”,比例远高于产品订单减少(30.4%)及其他选项。
出口企业转型发展中也面临挑战。一是多数企业认为出口转内销困难重重。48.1%的企业认为国内市场竞争激烈;42.2%认为缺乏内销渠道,不敢贸然转向;31.2%认为缺少政策扶持,特别是转型中的风险,如自主品牌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都没有相应跟上,这些都制约着出口企业转型的意愿。有50%的企业希望政府为出口企业内销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希望在依靠自身努力的前提下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尽快走出困境。
二是企业招工难。部分企业反映,7月份实施社保新政后,企业外来从业人员每月工资中要多缴纳100元社保基金,这导致他们的实际收入减少,从而加大了外来人员的流动性。东部省市部分企业搬迁到中西部地区,全市外来人员回原籍就业的趋势上升,导致部分企业招工难。特别是上海这几年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继续依靠低工资已难以吸引合适的就业人员,而大幅度提高用工成本企业又难以承受,加剧了招工难。
面对困难,有79.7%的企业采取了“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的措施,55.1%采取“拓展国内市场”的措施,51.9%采取“加快技术改造”的措施,38%采取“提高研发能力,开发自主品牌”的措施。其中有8.9%的企业已取得明显效果。调查显示,有20.3%的企业对走出困境“很有信心”,28.5%“较有信心”,两者合计为48.8%。为应对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有7%的企业已将生产环节搬迁到成本较低的外省市,以缓解成本上涨压力。
该调查报告对推进出口企业转型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适当调整或减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税赋,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稳定就业、促进增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以及人民币升值,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滑。调查中,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希望政府能够对具有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予以政策支持,如实施增加就业奖励、补贴或缓缴社保基金、调低税收等政策措施,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加大对出口企业转内销的政策扶持力度。目前,有一半以上的出口企业有转内销的意向,但苦于缺乏自主品牌,产品研发困难重重。如何促进企业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主动实现转型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十分重要。如适当对出口转内销的企业实施减免税、贷款利率优惠,适当增加企业产品研发列入成本的项目等,以规避企业转型发展中的风险。
加强对工业原材料、租金等的调控,以减轻企业负担。调查中,部分企业反映原租赁的厂房到期后,当地工业园区大幅度提高了工业用房的租赁费。在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这好似火上浇油,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困难,他们希望政府能够通过有效手段限制租金的上涨,以减轻企业负担。
加强对出口企业转型发展的引导。调查显示,有77.8%的企业希望政府提供转型发展的财政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创新。目前,国家或地方的产业规划往往着眼于宏观和大产业,产业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企业往往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政策。调查中,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在研究和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能结合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的细化、推进工作,分类实施,让产业引导政策更具有可操作性。
中国报告网提示: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综保”和“镇保”人员将统一纳入“城保”范围,使得企业的负担有较大幅度增加,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