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业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称雄世界。本世纪以来,韩国和中国的家电企业通过技术追赶和价格优势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日本家电企业虽然纷纷在中国及东南亚设立生产基地,但“质高价贵”的定位无法满足新兴市场价廉实惠的需求,在国内又面临人口减少、内需下降的困境。2010年以后,日本八大家电企业相继陷入亏损。
拥有百年历史的夏普是全球液晶产业巨头。由于错误判断市场形势连续多年亏损,2012年以来虽然两度获得银行救助,仍未能解困。预计2015财年(至2016年3月底)又将面临1700亿日元的赤字。来自台湾的鸿海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其下属富士康公司是苹果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商,基本采用夏普的液晶面板。此间媒体认为,鸿海看中的是夏普全球最先进的液晶面板制造技术,以强化对苹果公司的定价能力。夏普公告表示,鸿海入股后将重点开发生产新一代OLED面板及新型家电。
东芝公司是日本老牌制造业巨头,曾生产出日本第一台洗衣机。但受去年以来持续发酵的会计造假丑闻影响,东芝面临巨大的企业危机和重组困境。据英国调查公司欧睿信息咨询统计,按台数计算,2015年美的白色家电全球市场份额4.6%,名列第二。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后,美的将利用东芝的品牌和渠道扩大在日本和东南亚的销售,加快推进全球战略。
从夏普和东芝的案例可以看到日本电子行业由盛而衰的迹象。近年来,电子行业由原先的垂直分工向全球范围的水平分工转移。价值链上游是以苹果为代表的创新企业,主要从事技术平台的打造和品牌的开发销售,本身并不从事生产制造;下游则是以鸿海为代表的代工企业,承接各大品牌的生产订单,靠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邢予青称,美的、鸿海等企业以往的成功建立在充分利用新兴市场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规模虽然庞大,但处于价值链低端,收购日本知名家电企业可帮助其缩短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所需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