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微软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沈向洋如此说到。
的确,任谁来说,离开一家自己工作了 23 年的公司,且是唯一一家工作过的公司,都是一件令人辗转反侧的事情。
沈向洋在 1996 年拿到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学位之后,受同校同学陆奇的引荐而进入微软后,便分别在微软雷德蒙德总部研究院和微软亚洲(北京)研究院任职,并于 2004 年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当然,沈向洋博士的职称还不绝于此,他还是微软执行副总裁、人工智能和研究的负责人,这意味着他是微软公司内级别最高的中国员工;此外,他还是美国电器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国际计算机协会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所以沈向洋离开微软,是一次极其重大的人才流失,但其实这事儿,却可以说是早已奠定了。
纳德拉时代的全面改制
沈向洋负责研发的产品,大家肯定有所耳闻,例如必应(Bing)搜索、微软小冰等。现任 CEO 萨蒂亚 · 纳德拉(Satya Narayana Nadella)在关于沈向洋离职的内部邮件中就有提到:
在沈向洋的领导下,必应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业务部门,协助微软构建了关键的云和 AI 技术平台。沈向洋对微软打造 AI&R(人工智能布局和产品落地)战略发挥了关键作用,也推动公司加快将研究投资和 AI 创新运用到产品,交付到用户手中。
相信也因为此,微软前 CEO 鲍尔默于 2013 年 11 月将他提拔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主管技术与研发部门以及微软研究院。
不过,鲍尔默当时已宣布将卸任微软 CEO 一职,而纳德拉便在三个月后正式上任。
这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前半段,对于微软来说,是一段「怀疑人生」的时光。因为在此期间,Windows Phone 移动操作系统被竞争对手基本掩埋在历史长河下,必应搜索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也一直萎靡不振,微软亟需一次重大的改变和明晰的发展发现。
所以纳德拉的上台,称得上是「临危受命」。此前已在微软云服务部门工作的纳德拉,上台后便是全面发挥自己的「传统艺能」,将微软的主要发展目标从「设备与服务」改成了「移动和云计算」,随后一路高歌猛进,目前已成为唯二市值稳定万亿美元以上的美国上市公司,另一家则是苹果。
由于微软的巨大成功,纳德拉被允许在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自然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为了让微软重新高效并更加可控,纳德拉进行了数次大的组织结构重组和高层大换血,而今天宣布离职的沈向洋,已经是最后一位由鲍尔默任命的业务部门高管了,其他则都由纳德拉直接任命。
在 2018 年 3 月的组织重组中,纳德拉新成立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平台」部门,并分走了沈向洋主管的部门下的一部分人员和资源,以及人工智能商业化这一职能。也就是说,如果沈向洋继续待下去,除了只剩下被稀释的权力,人工智能的研发上也只能局限在基础研究上。这或多或少成为沈向洋离职的原因之一。
助力微软,也助力中国科技行业
沈向洋的离职,其实也意味着另一件事情:美国科技巨头中 EVP(执行副总裁/首席副总裁)及以上的职位,已经没有华人面孔了。
也正如大家所了解到的一样,印度裔高管倒是越来越多,例如谷歌、微软、adobe 等。印度裔不仅天生有英语母语优势,在文化上也比华人更加热爱表达和展现自我,在美国公司中更吃香一些;再加上印度裔往上晋升后会提拔其他同乡,在他们内部形成良性循环,而华裔则基本只能靠实力了。
当然,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的科技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互联网女王」Mary Meeker 发布的 2019 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这样提到,全球市值 Top 30 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中,有 7 家来自中国。
显然,优秀留学人才可以回国就业或创业,国内优秀人才则可以直接在自己家的舞台上展示才华。
与此相对应的是,印度裔在美国是人才济济、高管林立,但印度本国的科技公司却依旧尚无亮眼表现,在 Top30 中我们并看不到印度公司的身影,即使印度的网民规模已成世界第二。那么他们的网民用什么呢?那自然是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科技产品和互联网服务。
据 eMarketer 的数据,印度是 Facebook、Whatsapp 用户数最多的国家;而用于上网的手机,根据 IDC 发布 2019 年第三季度印度市场智能手机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品牌在印度拥有绝对统治力。
在推进中国科技行业这件事情上,沈向洋博士也有不少的贡献,那就是与李开复、张亚勤、张宏江等人一起打造了微软亚洲研究院。
从这里出来的众多人才,例如「阿里云」之父王坚、今日头条副总裁马维英、科大讯飞副总裁李世鹏、百度高级副总裁王海峰、小米集团创始人兼总裁林斌等等,篇幅问题无法一一列举。
反正,此前外企在中国科技和互联网版图上拥有重要位置,如今本土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的诸多高管,则有着这些外企的履历。将微软亚洲研究院称为中国科技行业的「黄埔军校」,完全不为过。
沈博士没有具体讲到 2020 年 2 月正式离职后会有什么计划,不过在致员工信中,他这样讲到
我觉得,已经是时候去开启一个新的篇章,去探寻超越微软、超越商业的新挑战,去思考为产业、为下一代计算科学的研究院和工程师们,还能多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