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抵押”“低利息”“秒放款”……互联网上,这些随处可见的告贷广告,你一定不会生疏。它们看上去实惠诱人、处处为顾客着想,背后藏着的却是“转单平账”“空白合同”“暴力讨债”等一系列套路,令人防不胜防。有些顾客乃至被环环相套,无法自拔,背上了沉重的债款直至产业被榨干。这些告贷都有一个一起的姓名——“套路贷”。
百变套路,防不胜防
告贷2万元,不到半年还款金额变成了75万元;合同金额是告贷额的10倍,个别最高日息竟达100%;一到还款日,还款账户对不上,还款人也联络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告贷逾期并偿还高额利息;为还款被迫签下多份告贷合同,借新还旧,转单平账,陷入借了还、还了借的怪圈……以上遭受就是典型的“套路贷”。
近年来,民间假贷交易活动日趋频频,各种假贷渠道应时而生。可“套路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假贷,而是假借民间假贷之名,以各种手法到达不合法占有别人产业的意图。犯罪嫌疑人通常会打着所谓“无抵押”“低息”乃至“免息”“放款快”的旗号招引客户,通过发放告贷小广告、拨打骚扰电话等方法推销告贷产品。一旦有人相信广告内容并与之获得联络,便正式落入了“套路贷”团伙的圈套。
“套路贷”隐蔽性极强,套路颇多,令人防不胜防。据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介绍,在犯罪嫌疑人锁定目标对象后,会主动要求与被害人签定告贷合同,制作假贷假象。签定告贷合同也有很深的套路。首要,以收取“保证金”的名义虚高告贷金额。明明只借10万元,合同上却变成20万元,这其间包含所谓的保障假贷资金安全的保证金。
其次,以“空白合同”“阴阳合同”“口头约定”的方法掩盖不合法高利贷。合同签定后,犯罪嫌疑人会以职业规则为由,收取“砍头息”(即首月利息)、上门服务、放款折扣等费用,被害人实践获得的告贷额只有约八成,支付逾期利息时则要以本金为基数。在被害人无力准时偿还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会赶紧催收,并会“按约”加收所谓的“罚息”、违约金等。此时,催债的嫌疑人再让同伙来“接单平账”,即介绍被害人向同伙举借更多的债款来清偿前一笔债款,以此进一步垒高告贷金额,而在此过程中,催债的嫌疑人还要收取一笔不菲的中介费。
偷梁换柱,给你挖坑
记者发现,如今,在“聚投诉”“黑猫投诉”等互联网投诉渠道上,有越来越多的顾客主动曝光自己被“套路”的阅历,不知情被告贷、渠道方逾期以及恶意催收等情况举目皆是。遭受“套路贷”者,轻则投诉举报,重则拿起法律武器,将不法者送入公安机关。
2月12日,兰州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网络“套路贷”案子。他们使用开发的网贷渠道和APP(应用程序),不合法搜集公民信息,采纳“砍头息”、逾期高额收费的方法,向受害人放贷,套路如出一辙。此外,在这次特大网络“套路贷”案子中,犯罪团伙使用偷梁换柱的手法,使自己的网贷APP隐身于正常APP之中,难被区分,顾客难逃其坑。
这类网贷APP被警方称为“AB面”APP。顾客本是为了获取做菜、旅行、天气、阅览等资讯类内容而下载的,但有时这类APP会忽然布满“网贷”链接,本来的内容消失得一尘不染。而什么时候让用户看到A面,什么时候切换到B面,全都根据后台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来定。给什么用户看A面、给什么用户看B面,都是根据受害人信息“准确计算”得出的。
甘肃警方破获的“套路贷”案子显示,“套路贷”公司拿到告贷人的隐私信息后,会根据手机通话记录列出与告贷人关系密切者的排名。这些数据都会上传后台,催收公司获得授权后可登录查看,以此决定拨打告贷人哪位联络人的电话或许采纳哪种方法催收。
从严监管,谨防被“套”
如今,以分期告贷为干流的消费金融处于极速扩张期,车贷、房贷、购物告贷……年轻一代拥有更加敞开的金钱观念,超前消费需求日益上升。与正规告贷机构标准的审阅流程和对告贷人的严格要求相比,不法网络告贷机构使用了顾客的侥幸心理和旺盛的消费需求,构成“生长”的空间。包含“套路贷”在内的不法网络告贷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了严重危害,各方呼吁加强对民间假贷的监管。
2018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假贷案子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工作的评价、教育、指引功用,妥善审理民间假贷纠纷案子,严格区分民间假贷行为与诈骗等犯罪行为,切实进步对“套路贷”诈骗等犯罪行为的警惕,防范化解各类危险。
业内人士建议,打造一套标准而有用率、统筹灵活性与前瞻性的监管制度才是有用监管网络金融的治本之策。一方面高位阶上位法应尽快出台,为全国范围内监管建章立制;另一方面各部门应以更有担当的态度、更为自觉的协作,尽力回应网络金融的新危险、新难题。尤其应尽快通过互联网企业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有用、有力的不合法金融活动危险防控渠道,把不合法网络金融行为消除在萌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