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漫游费、流量“漫游费”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手机用户欢欣鼓舞期待着换地不换号的畅通未来,然而,“归属地营业厅”却成为不少用户心头的“紧箍咒”。销户、换卡、换套餐,各类重要业务只能回到归属地营业厅办理,运营商全国一体的资费跑在了时代前端,全国一体服务体系却显得有些跟不上脚步。
一找二闹三投诉 异地事务靠“攻略”
今年初,罗奕玮的作业地址从北京搬到了杭州,仍需和搭档、合作伙伴保持联络的她持续用着北京的手机号。最近她爱上了在手机上观看综艺节目,便考虑将原有手机套餐换成APP专属流量更多的互联网套餐。
“一开始我比较忧虑的是老用户无法转办更实惠的套餐,结果客服说只需原有合约到期了就能够转,我还挺高兴。”罗奕玮说,“但之后客服告诉我,有必要要去归属地营业厅才干处理,杭州营业厅不受理。”
短期内无法回北京的罗奕玮不得不暂时停滞了换套餐方案。她表明不理解,为什么平常在运营商APP上就能完结的换套餐操作,一定要千里迢迢回到归属地才干完结?
从天津结业后来到上海作业的纪薇薇也遇到了相似的费事:现已运用上海手机号近一年的她,却仍没有把原来的号码刊出,同样是由于无法回到号码归属地处理。
但纪薇薇说,最近她在网上发现了许多异地处理事务的“攻略”。
从续约、处理缴费证明到销号、换套餐,记者查找发现,虽然客服会表明这些事务无法在异地处理,但有不少网友分享了处理成功的经验,而操作关键根本都是投诉。
“客服说有必要回归属地营业厅,我态度强硬,立马搬出‘投诉’二字。”有网友在论坛发布了自己异地改套餐的阅历,“随后就有作业人员回访,让我供给效劳暗码后就改好了套餐。”
有些网友则表明,在投诉后,有客服独自联络自己索要了手持身份证的照片、授权书等资料,之后也顺畅处理了异地事务。
“办卡时快递上门,销卡时找不着门”,因归属地而发生的种种约束让用户和客服不得不“另辟蹊径”,这背面无疑是一场双输。
异地不办为安全?隐私征信多危险
独立电信剖析师付亮介绍,以往从前出现过冒充别人进行异地补卡、异地销号等案例,因而运营商对此类重要事务格外慎重。撤销异地处理,一部分是出于安全考虑,相似于APP异地登录时会翻开多重验证。
但准则的刻板导致的大量“绕道”行为,反而对用户的账户安全有害无利。据了解,不少用户因异地处理困难直接抛弃,而一部分用户挑选长途授权归属地客服代理。
由于销号难,不少用户挑选置之不理静候自动刊出。但纪薇薇说,自己很忧虑号码在停机前发生欠费,影响个人征信。
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于2014年发布的个人信用陈述样本中看到,电信欠费信息的确包括在内。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客服对记者表明,目前运营商假如上报了用户的电信欠费信息,就会被记录到信用陈述中。
罗奕玮则表明,之前运营商客服曾表明,能够把身份证、委托书等资料传给客服,由其代理,但她忧虑个人信息因而走漏或被挪作他用。
这样看来,异地不处理反而带来更多不安全、不诚信的危险。而付亮剖析,有部分事务不能异地处理,可能仅仅由于运营商没有打通其全国数据,导致外地营业厅或作业人员没有权限处理。
“但运营商的内部结算、体系分裂、内部竞争,永久不是构成效劳妨碍的理由。”付亮说。
异地约束不合理 效劳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经过异地不处理事务来避免滥竽充数、电信欺诈等行为,我以为这一解说是站不住脚的。”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以为,运营商关于异地不能处理销户、转套餐等事务的规则归于无效条款内容。
《消费者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则,经营者不得以格局条款、告诉、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做出扫除或许约束消费者权力、减轻或许革除经营者职责、加剧消费者职责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则。不然,其内容无效。
“许多电信事务处理时只需一个电话、一次APP操作就能注册,而刊出或替换时却要求用户到开户地去处理,这是显着扫除或约束消费者权力、减轻或革除经营者职责的不公平、不合理规则。”陈音江说。
能够看到,目前三大运营商对异地效劳也进行了一些尽力,异地补卡事务根本已能够顺畅完结,但仍有不少事务坚守“异地不办”的成规。
专家表明,推进异地建立安全、便捷的效劳流程是大势所趋,其惠民程度不亚于“提速降费”。而跟着指纹辨认、人脸辨认等技能更加老练普及,异地处理和账户安全将能够兼顾。
陈音江以为,既然不论是异地还是本地处理,运营商都需要对处理者身份进行有效审阅,就不能以安全为托言削减作业流程、添加消费者负担。
付亮则主张,能够经过与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付出东西进行合作,将销户等事务的一部分程序搬到线上进行,一起撤销本地、异地之分,找到用户、运营商、主管部门之间满足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