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北方地区请联系杜经理0531-85669632,如果您在南方地区请致电:18363094262欢迎您的光临 QQ邮箱:992377863@qq.com
济南博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振动时效设备、超声冲击设备和应力检测设备的科技研发和生产销售。是一家集技术研发、自主生产、销售安装、服务维护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涉及焊接、铸造、锻压、机加工等多个领域。
当外载产生的应力与结构中某区域的残余应力叠加之和达到屈服点时,这一区域的材料就会产生局部塑性变形,丧失了进一步承受外载的能力,造成结构的有效截面积减小,结构的刚度也随之降;当外载引起的压应力与残余应力中的压应力叠加之和达到屈服点口,这一部分截面就丧失进一步承受外载的能力。这就削弱了构件的有效截面积,并改变了有效截面积的分布,降低了受压杆件的稳定性;当机械加工把一部分材料从焊件上切除时,此处的残余应力也被释放。残余应力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焊件发生变形,加工精度受影响。然而整体消除残余应力方法有:自然时效,热时效和振动时效。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可以这样说自然时效几乎没有人使用,周期太长。热时效的效果和振动时效效果差不多,但是振动时效有消除一部分残余应力;还能通过振动来匀化一部分残余应力,却能保证构件在时效过程中的精确尺寸。热时效需要时效炉、需要适合的场地;而振动时效设备可以在高温、多尘和潮湿的环境下工作。
整体来说振动去应力设备是一种专用的消除焊接、铸造等金属内应力的设备,该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移动、时效应力效果好,方便了现场对不同工件的消除应力处理,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ZS3000Y液晶全自动振动时效产品,本厂免费送货,免费安装调试,免费培训技术人员,技术指导,一年之内免费维修。
ZS3000Y液晶全自动振动时效仪功能:1、ZS3000Y液晶多功能振动时效仪的特点是谐振峰三维跟踪,一键启动,自动检测
最佳谐振峰频率,全自动完成振动时效工艺过程,具有手动扫频、手动时效、全自动扫频、
全自动时效、可编程局部扫频并时效处理等多种工作模式,并具有常见故障自动诊断打印提
示的功能。
2、真彩液晶显示终端,工艺参数、特性曲线动态跟踪,可同时观察曲线的变化情况。
多功能程序设计;可以全自动对工件进行振动处理,自动寻找工作频率、进行自动判定,整
个振动处理过程一次性全自动完成并绘制振动过程曲线。
3、可以设定预置工作的有效频率范围,即对工件的终止频率进行预置设定,可以有效节省
工作时间,还可以降低高频运转时的噪音。
4、 振动参数在线调整;振动过程中由于工件内部结构的变化,振动参数也随之发生变化,
而本系统的在线调整功能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对工件的振幅和振动时间进行任意调整,
确保振动参数合理准确,做到人机结合。故障自动识别功能;该系统配有故障自检程序,提示故障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激振器技能参数:
5、《按德国标准由中国力学系结构实验室专业研制》
6、激振器(双偏心轮、激振力大,抗热性高,使用寿命长)
7、由直流电机与偏心轮两部分组成
8、双直流电机采用专业设计的大功率,防振动永磁无槽电机,功率小,可靠性高
9、偏心箱适用德国技术铝合金一体化结构,重量轻,强度大;
10、轴承采用进口高密度轴承,不易打滑,使用寿命长。
11、偏心无极可调,调节范围宽
12、双偏心激振力大,抗热性高,使用寿命十二年左右
13、经济、实用、环保、节能、安全、无污染。
ZS3000Y振动时效仪 技术参数:
1、最大激振力:40 KN (可调)
2、调速范围:0-8000 R/MIN(可调)
3、可处理工件重量:0-100 T (可调)
4、稳速精度:±0.5 R/MIN
5、电机功率:2.2 KW
6、加速度范围:0-199.9 M/S2
7、在线打印A-n. A-t曲线及数据对比,自动判断时效结果
三、ZS3000Y振动时效仪的组成:
振动时效设备主要组成部分有主控制器、激振器、G行夹具、专用橡胶垫、五芯电缆线、屏蔽线、加速度传感器等相关附件。因为焊接造成的残余内应力如何消除一直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残余内应力的存在,产品在内应力释放的过程中,就会在应力残留位置产生翘曲、变形甚至开裂的情况。另外对于结构刚度、杆件稳定性、静载强度、疲劳强度、构件脆性也有一定影响。消除应力普遍的解决办法是进行热时效处理,但热时效同时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需要处理的工件尺寸超过时效炉的最大处理范围,时效过程中升降温速度难以控制等。而且热时效的成本非常高,运输也较为繁琐。
适用范围
(1)船舶与海洋工程
(2)铁路与公路桥梁的焊接处
(3)管道与压力容器
(4)焊接结构复杂、高拘束状态下的超大型的构件
(5)工程机械、起重机械
(6)受交变动载荷威胁的易疲劳件设备特点:
ZS3000Y振动时效仪 交货周期及质量保证
现货供应,设备价格含税含运费,技术人员到厂安装调试,一年保修终生维修及技术指导。Dlf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