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一套捣固焦炉内吸法无装煤工艺装置在国内成功投运以来,以其良好的环保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收益,在焦化企业迅速获得推广,随着环保压力和市场压力的不断加大,该技术还在不断地被更多焦化企业所采用。 装煤时打开桥管翻板,煤气输送系统与大气直接相通,外吸消变为内吸收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均极可观。这是炼焦工艺的重大突破,对整个焦化生产和安全都有直接影响,但至今却没有一个成熟的设计规范和操作维护规范。一方面,前几年环保要求相对较低,只要大部分碳化室装煤时冒不大或远距离看冒不明显,与外吸法相比就是巨大的进步,因此,无装煤工艺设计普遍存在“重回收,轻环保”的倾向。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环保设备公司既是无装煤工艺装置的设计者,又是项目的投标竞争主体,在低价中标的社会习俗影响下,该工艺的设计、使用等都形成了许多误区。至今,包括导管布局、氨水泵选型、侧吸装置和喷嘴吸力等在内的关键设计参量、操作方式等,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说法,甚至相互矛盾,再加上炼焦生产本身的复杂性,给这一工艺的应用造成许多认知和管理上的混乱。甚至,业界(包括环保设备公司和焦化企业)还存在一个广泛的误区:只要集气管压力稳定,就能保证装煤无!因此,为其配套的自动控制系统几乎全部是单纯的集气管压力调节系统--即煤气的导出控制系统(煤气从集气管平稳导出),严重忽视了该工艺“无装煤”之内核,煤气导入集气管均处于“不控”状态,与装煤实际严重脱节,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版本。到2014年底,国内在用无装煤工艺装置超过100套,多数焦炉集气管压力比较稳定,环保效果很理想、很稳定的却极少(全国至今不超过10套),有些咋看上去还不错,但深入考究,问题就来了:或牺牲效率,或牺牲产量,装煤冒问题时有发生。在煤气制甲醇、煤气制LNG等企业,环保要求是装煤无,生产工艺要求煤气含氧量低于0.5%,这两项指标在工艺上具有此消彼长、相互矛盾的特点,因此,至2013年10月前一直没有成功案例,几乎就是高压氨水无装煤工艺的禁区,至今成功案例也是凤毛麟角!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无装煤工艺的传统设计、控制及管理思路必须加以创新和完善方可适应环保形势! 经多年研究发现,目前在用无装煤工艺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缺陷: 1、无装煤工艺装置关键节点存在设计缺陷,如目前在用导车都不能解决边孔冒问题、高压氨水泵选型普遍偏小; 2、煤气导入控制和导出控制(集气管压力调节)脱节,几乎所有在用装置都没有考虑煤气的导入控制;3、几乎所有在用的无装煤工艺装置都没有提供系统、完整的<维护规程>,也就谈不上<规程>的有效落实。从2006年开始,我公司对无装煤工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2010年底,山东潍坊某集团公司2x55孔5.5米焦炉投产,我公司配合该集团公司对无装煤工艺进行了全方位摸索,经过近1年的反复改进,在满负荷生产情况下,使用小功率机侧地面站,实现了“装煤无,有效控氧,压力平衡和长期稳定”的目标,4年多来,该公司焦炉机侧装煤尘始终控制在AA级视频效果水平(边炉除外),“捣固焦炉内吸法无装煤优化技术”(以下简称HT优化技术)从此诞生,并在此后的时间里不断验证和发展。2013年10月,唐山某2x65孔5.5米焦炉,煤气制甲醇,满负荷生产,我公司成功实现了既保证装煤无、有效控氧和压力稳定的目标,煤气含氧量一直稳定地控制在0.2%左右,投运至今运行稳定,突破了煤气制甲醇焦炉不能使用无装煤工艺的禁区;2014年10月,湖南某公司2x65孔5.5米焦炉,焦侧集气管,满负荷生产,在关闭机侧地面站情况下实现了装煤无,有效控氧和压力平衡的目标,装煤气回收率100%,每年仅地面站运行费用既可节约200万元以上,打破了多年来有关5.5米以上焦炉必须使用侧吸地面站才能解决“炉头”的权威结论,与该焦炉相同炉型的徐州某5.5米焦炉(65孔,无机侧地面站)目前正在治理中,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2015年,HT优化技术又有重大突破,我公司申报的两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审核程序,相关技术近期投入市场。“HT优化技术”可以使捣固焦炉真正做到“装煤无、有效控氧、压力平衡和长期稳定”的装煤冒治理目标,实现环保、安全、节能和效益的高度统一,弘科信泰依托该技术为焦化企业提供装煤尘治理一体化解决方案,从此步入高科技环保技术企业之列。到目前为止,该技术已在20多座焦炉上得到正反两方面的有效验证。
免责声明: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和互联网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不对网站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