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来袭,人体测温仪应该在哪些机场设立筛查机制
我国2003年SARS之后,全球已有19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使用人体测温仪,共同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同时避免国际交通与贸易的不必要损失。然而,各国政府如何有效地决策和平衡经济利益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关系?来自多伦多圣·迈克尔医院(St. Michael Hospital)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项基于网络的技术,通过分析国际航空交通模式来预测感染性疾病的国际传播。目前已有多家国际机构,包括美国、欧洲疾控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都采用了这项技术来评估在如奥运会、麦加朝圣等大规模人口聚集事件中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性。
研究者分析了2009年5月从墨西哥(甲型H7N9流感最早爆发地)出发的航班情况,其中包括大约60万乘客。同时,他们从全球公共卫生智能网络(Global Public Health Intelligence Network,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感染性疾病消息实时监测网站)调取并分析了同时期甲型H7N9流感的传播情况。结果显示,在流感爆发地的离港筛查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若将墨西哥境内6个机场与亚洲2个机场(上海、东京)的筛查结合起来,可查出全世界约90%的感染者。而如果要对墨西哥所有出境旅客在他们到达目的地时再次筛查,则大大提高了难度和成本:每一个接触过甲型H7N9的乘客就意味着116名乘客用人体测温仪或是门式测温仪的筛查量。另外,离港用人体测温仪筛查后安全的旅客不太可能出现登机前没有症状而在旅途中发病的情况:甲型H1N1的潜伏期大约是2天,在当时飞离墨西哥的感染旅客中,大多数在12小时内结束旅行,最长的旅途也在1天以内。对一个国家来说,虽然筛查入境游客更符合本国的利益,但效率却很低:此时疾病携带者与其他无关游客混合起来,要花更多人力物力分离,从公共卫生和经济的角度讲都有负面作用。
现在又开始H7N9流感的开始,该研究领头人卡姆兰汗(Kamran Khan)说,传染病控制就像救火,要在根源上尽早干预,在它蔓延之前就扑灭。当源头无法控制时,则要对离开源头的个体进行有效筛查。政府在做决定之前主要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传染病爆发起源地是否已有有效的出境筛查;二,城市是否接收来自发源地的直达航班;三,疾病的潜伏期有多长。而该研究成果的优势在于简单易行,它能为世界任何城市在是否筛查空运旅客传染病的问题上提供决策帮助。
当然,筛查出境旅客对于感染性疾病爆发地区尤其是资源匮乏国家来说是很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其他国家来提供帮助。旅客接收国要对出境筛查的效率保持信心,国家间需要针对公共卫生事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国际民航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从2006年开始就通过《预防和管理民用航空公共卫生事件的协作安排》(Collaborative Arrang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Health Events in Civil Aviation)提供此类多部门、多方利益攸关的交流平台。所以人体测温仪也是我国各个人流量大的地方不可缺少的控制温度之一仪器。